《福州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摆摊记

摘要:  自从开放摆摊以来,小区外的街道每晚都成了夜市。结束一天工作的上班族、写完作业的学生党、闲来无事的大爷大妈们都成了这热闹场景的一部分,当起了摊主,前来体验一把“人生错位”之感。摆摊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场自发的狂欢。  当初是朋友小 A 怂恿我陪她摆摊的。某天,她传来一份文档,里面详细地分析了从采购到交易的各个环节。她骄傲地和我说着她的“宏伟蓝图”——即如何通过售卖批发的小饰品成功“扬名”整条街。她乐此不疲地计算进销差价,拍着胸脯对我说:“听我的,不亏!”  我倒显得比较冷静,光是想着要卖些什么东西,我都想了好几天,最后我决定卖掉高中那些没写完习题的教辅书,小A却担心卖不动。我持着随缘的态度,毕竟这些吃灰尘的书早该处理掉了,拿去地摊卖和拿去收废品店卖,结果都差不多。  摆摊那天,我们很早就去占了位置,小A说我们位置的优势在于对面正好有一家酒店,人流量大。我看到周围的空地上有人用白粉笔写了两个大字:“有人”,应该是晚上要来摆摊的人留下的。虽然夜市还没正式开市,我却已经感觉到了附近“攻城掠地”的气氛。  我们搬来了简易桌子和椅子,桌子铺上方格布,小A细心地将小饰品按颜色深浅排列整齐,她说,整齐亮眼的摊位更吸引人。于是我按照她的说,将教辅书按规格从小到大排列好,再在A4纸上写下“高中教辅书”五个大字。我和小A说我不打算叫卖,她教训道:“你要大声地叫喊才会有人注意到啊!等会儿你看我怎么做!”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亲眼见识到了小A的“叫卖才能”,她热情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学校门口早点摊的阿姨们,只要你的目光稍稍停留在她们身上,她们便一个劲儿地冲你招呼直到你走远。“每一个路人都是潜在的顾客。”小A看着我的眼睛极认真地说。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华灯初上,人潮渐渐涌入,原先空荡荡的街道早已被摊位占得水泄不通,中间留出来的道路仅供四人并行,交通变得拥挤起来。那些骑摩托车的人被驻足逛夜市的人群围困住,就好像潜水员误闯入沙丁鱼群。周围是如此喧闹杂乱,形形色色的人,走走停停。人们闲逛,用着缓慢的步子,将小城的人间烟火看遍。而人群往往不确定方向,只是不断地往前涌动,有人走近身旁的摊位瞧上几眼,或者直接离去。这是个寻常的夜晚,我们萍水相逢,因为一个夜市产生交集,交互了人生的一小部分。  我们摊位的对面是一位卖玩具的大叔,他戴着夜光米老鼠发箍,坐在地上眉头紧锁地刷手机。我和小A都觉得这场景很滑稽,但看到他摊位生意冷清,又不免心生同情。大叔失落地坐在一堆玩具中间,似乎有一种年龄带来的违和感。玩具允诺会带给孩童欢乐,但没有允诺会带给大叔财运。我忽然意识到,摆摊不仅仅是一场体验错位的游戏,有些人背负着养家糊口的压力,抱着期待而来,却落空而归。收入支出被如实地记在账本上,没有人不在意盈亏。  小 A 去前面的摊位买了两杯仙草冻,我们边吃边聊天,时间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某个闲散的下午,我和小A坐在操场的栏杆上,嘴里嚼着零食,目光拉到遥远的天边,我们的话题也扯到遥远的将来,“那时候谁能想到我们现在在这里摆摊呢?”小A笑道,年少轻飘的梦想还没来得及见到大风大浪,就先不知所踪了。那时候的我们总想着用某种直线型的思维解决问题,但忘了生活还有许多正如此刻的曲折和失常。“可以啊小A,没想到你第一次来就这么会做生意。”我发出这句感叹的时候,小A已经卖出了好几副耳环,她行云流水般地解答顾客抛来的各种问题,诸如耳环材质、是否会过敏、能优惠多少等等,在陌生人面前,她表现得就像每一位顾客的贴心闺蜜,让初次相识的人能无比信任她。记得当年,小A说她的梦想是踩着5厘米的高跟鞋走在北上广某个写字楼的大厅里。我现在在想,小A或许也可以在这个风口上,成为一个优秀的带货主播,靠着她的天赋和努力,赚得盆丰钵满。  我的教辅书只有几个穿校服的高中生前来翻看,但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留下一句“这里还有人在卖书啊”便走了。有位男生嫌我的书过时了,“这些题目看上去都好老了,我们老师说要做新题。”我无言以对。再翻看教辅书,我惊觉好多题目都已变得陌生。我学过的三角函数,背过的64篇古诗文已渐渐从我的生活中退出了,即便它们曾经占据我大部分的生活,让我在每次考试前紧张失眠。我检讨起时间都浪费在哪儿了,疫情期间宅在家里,闲适的日子让拖延习惯越来越严重,“谁能想到我现在是这个样子呢?”我对小A苦笑道。  夜色渐晚,人群渐渐散去,摊主们也各自收摊,只有远处西瓜摊的摊主还在四处张望,等待着最后一波顾客,一旁的喇叭循环播放着“来来来,看一看,‘灰’常甜的西瓜!”我和小A准备回家了,她已迫不及待想回家算账,而我装书的背包和来时保持着同样的重量。临走前,我们付了五块钱,和隔壁摊位的两只猫玩耍。摊主是附近宠物店的老板,来夜市给宠物店做广告。小A给一只猫咪拍照,我把手放在猫咪的脑袋上,猫咪仰起脖子看了我一眼,又闭上了眼睛。猫咪也困了。

始在时光深处仰望

摘要:  回望清明时节的雨,纷纷扬扬,仿佛去年的雨,下在了今夜,打湿了记忆中的伞。深藏在一滴雨里,轻触每一寸笑意,每一滴眼泪。雨雪风霜的岁月、亘古绵长的厚重、沉寂如风的心事、百转千回的记忆,在时光辗转中沉淀。  那一位牧童,在一句诗里,成为千年瞩望,跑了调的竹笛,尖细了经典的斜雨。清明清明,我们怀揣一首绝句,走进农历,走近古朴的雨水。唐代的诗人们,已经将清明的雨水尽悉描绘;宋朝的词客们,已经把清明时节的泪水写尽;如今留给我们的,只能够是一个无雨、无水、也无泪的清明。尽管有很多时刻,会显得艰难、悲伤和惊恐。也许早已忘记了春天是怎样的美丽,即使如此,春天仍然是大千世界的蓄势待发,也是世间万物生灵的翘首期盼,是洞穿阴霾与黑暗的双眸最后的希望。希望,永不会磨灭。  季节已经到了暮春草长莺飞,新燕捉泥的美好时光,却一直代替不了怀念的重量。  我想到一言不发的历史。青丘崖下,枫叶如丹。越千年,涿鹿一战,动天地,黯日月,蚩尤落北,一腔赤血染碧叶。枭雄虽竟,已逝千年,山风掠过,枫林中传来的呼喊,有人听,无人懂。流云静默,细水无声,叹山河远阔,余烈犹有,斗勇尚在。  悠悠千年,狼烟四起,兵车隆隆,旌旗蔽空。历史蒙尘,岁月黯淡,惟有庙牢之礼映衬下的那一抹鲜红,留在褪色的画面中,依然明艳,照亮了纷乱天下,点燃了雄心壮志。  朝代更迭,饰旧堂,换新主,不变的是朱漆大门,不变的是红墙高檐。一道门,一堵墙,世事沧桑,旧时王谢堂前燕今已飞如寻常百姓家,却带不走门内墙中的繁华记忆,盛时的烙樱血色一直守护着骨子里沉淀的威仪之相与富贵之容。  给我一滴眼泪,就能看见心中的全部海洋。在时光深处仰望,历史,一半是浸在海水中的,咸涩的焦灼,凄苦的迷离。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标志,一个属于你我记忆的组成部分,看见过去与未来。  我想到沉默不语的故乡。清明时节,回望天高地远的故乡,墓碑安静,在野草里镌刻生生不息的炊烟。故乡从来不说孤单,像油菜花坐在坟茔上,为陈旧的田野抒新鲜的情;先人从来不说寂寞,像牧歌拱出花蕾,在明媚的朝霞中,为春天的诗行烫光宗耀祖的梦。在故乡的记忆里,有一条结满相思愁情的阡陌,有那些追求繁荣不渝的轮回。  人们总是在这个时候回来,又在这个时候离开,无处投递的家书,带着的,是岁月养老了的大地的青春,是儿孙们迁徙途中背井离乡的理想的光芒。  纯净的天空,除了辽阔的蔚蓝,还有我深邃的忧虑。我不知道,那些背井离乡的旅人,他们心上的那口水井能够养活他们多久?如果有一天,他们心上的水井干涸了,他们的眼泪,能否帮助他们把路上的乡思撑持?  漂泊路上,何处才是故乡?何处都是故乡。在时光深处仰望,故乡依旧,心已经苍老。无论晨曦,还是黄昏,故乡就是永恒,描绘出流年的模样,缠绕着游荡在外的愁思。  我想到漫长无言的时代。路还很长,就像历史的万古千秋;就像故乡的白云苍狗。内心深处的恐惧来自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在这个世界,我无能为力;看着一群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我无能为力;看着鸣钟人一步步离我们而去,我无能为力;看着那么多人经历着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我无能为力;看着那么多的私欲膨胀、明目张胆,我无能为力;看着黑白颠倒,真相与谣言在一步之遥,我无能为力……我们看到了一切,感知到了一切,庆幸,这个世界仍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坚持前进;我们终将化解一切苦难,终将战胜一切悲痛。庚子年的疼痛终被流逝的岁月抽离,相比那些生离死别的家庭、那些永远留在寒冬里的生命,我们都是幸存者,每一个人都在自我疗伤。这就是希望的所在。“但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们经历了世间冷暖,见证了城市复苏,有些热爱你只有撑过黑暗,见到曙光,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在时光深处仰望,虽然风雨飘摇但始终存在的信念,能做的只有:谨守本心,以卫良知。  忽然觉得心中的怀念已经荒凉,再过十年二十年的时光,还能不能从容地拾起,拾起这段记忆。在时光深处仰望,细数流水般游走的日子,这个清明显得更加慌张。远望,鹤唳行云中,故人行云中……安静终得归于安静,伤痛终得归于伤痛。我撑着雨伞在无人的路径上徜徉,路径被雨湿润着,两边的杂树,也充满湿润氤氲的气息。树枝上有着隐隐约约的蓓蕾,蓓蕾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姿态。这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春雨一场暖,白昼越来越长,潮湿的风抚慰着行人的足迹,在寂静中,我仿佛听见地下的蝉在黑暗里不停跃动的颤音。万花丛中充满了人间的欢声笑语,而不再是“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孤岛” 世界形态的式微

摘要:晴朗  蓝苗  摄  历经上亿年的沧海桑田,大陆板块逐渐漂移成了如今地图上的七个大洲。也许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七大洲是浩瀚无边的大洋中一座座相对分隔的“孤岛”,但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孤岛”般的世界形态正一步步被“命运共同体”的形态取而代之。“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如约翰 · 多恩所写,人类之间的生存命运互连共通,世界形态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结。  在原始落后的时代,自然地理上的相互隔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不同地域人类的交流。随着航海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逐渐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世界各地区人们的交流愈加频繁密切——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这一新词的应运而生也是这一趋势的一个缩影。“孤岛”世界形态的式微在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尤为明显。一种高传染性的新型病毒不仅仅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爆发,而是几乎遍布全球地迅速蔓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国间人员、物品的流动给疫情的控制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人们无法完全将疫情控制在某一国甚至某一大洲的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共同责任。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疫情的爆发实际上与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有着极大的关系。无论是人们印象中的冰冷酷寒之地南极与北极近年来常出现气温突破 30℃ 的新闻报道,还是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多少种野生动植物灭绝的惊人数据,这样的环境保护警示常因离日常生活过于遥远而被多数人忽略与漠视。  而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很多人都亲身经历了因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社会生活停摆等诸多不便。从世界范围看,疫情造成的复工复产困难使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相关行业的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生计难以维持的生活困境。亲身经历此次波及全球的疫情带来的痛苦的人们或许能意识到人类通力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孤岛”式的世界形态,编织出了一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网,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即使因疫情被“封印”在家,也能足不出户地“云旅游”,在网络上逛博物馆、观看线上音乐会,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诗与远方”;同时,关乎生死存亡的疫情数据、病毒信息与防控经验通过互联网迅速实现了全球共享,为各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那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中国援助意大利防疫物资上的“云海荡朝月,春色任天涯”,这些古诗词传递的不仅是国与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发展潮流的彰显。“孤岛”世界形态的式微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疫情带给人们的是一场残酷的灾难,如果人类能够从这次休戚与共的命运中,携起手来共同抗击疫情,打破成见与固有的藩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世界的未来依旧可期。

土星环

摘要:刹那间——一见钟情引力不可抗拒无垠宇宙坍为一点向爱深深坠去手、足、心脏悉数告别抛弃肉身凡胎的累赘灵魂落入爱人眼底世间千万颜色汇作她眸中旋涡在斑斓中眩晕、沉醉、粉身碎骨四十亿年后怀梦的人见我的尸骸惊骇地叫她的名字——Chronos[ 古希腊对土星的称呼]他们不知扑火的飞蛾最是幸福——我比飞蛾还更幸运些飞蛾成灰而我还作她的罗带

奔走年华,青春闪光

摘要:就要背负行囊远去,把欢笑和悲伤留下就要踏上新的旅途,把记忆与梦想带走楼前的柳叶绿了又绿道旁的栀子落了又落刹那间滚烫的身影,转身便是永远成长与离别,远方或故乡人来又人往,勿失且勿忘聚不是开始,散不是结束相拥,唱着不熄灭的歌谣 庚子年岁春风在瘟疫中流行吹落生命与花朵毫无征兆将往来一并阻隔不记得多久未见,快要忘记烂漫笑颜共同的期许与倔强努力将雾霾散尽幸好思念紧紧依畏鸟鸣入心,花香入怀校园里一棵棵树挺着高昂的头等待——谁与谁的重逢,诉说——谁心底的愿望 一个真正的夏天孕育着永恒纵然越过山川,灯火璀璨纵然归途曲折,前路漫漫那些未曾开口的告别终将渐行渐远也许一生一世,与影相随也许往事蹉跎,不问因果那些曾经过往的瞬间相约不见不散多少年后听到夏天的知了声声请都要记得这场青春盛宴曲终,人不散相信,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再见可以数着日子(岁月)把酒言欢,纵情高歌将这段故事结尾处的期许、祝福无奈、感伤写进一段不愿忘怀的历史……

摄影空间:荷韵

摘要:荷韵 蓝苗  摄

福州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05次访问,全刊已有5179367次访问